《长津湖》观后感

时间:2024-07-14 12:32:48
《长津湖》观后感10篇

《长津湖》观后感10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津湖》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长津湖》观后感1

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严酷惨烈环境下,凭借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奋勇杀敌,最终取得长津湖战役胜利的感人故事。电影中一个个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军人的勇敢和精神的“不朽”,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炽烈的爱国情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更让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更懂得这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抗美援朝精神的伟大。

他们“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共同选择,让这“不朽”的爱国主义精神光芒闪耀

爱国,是一个人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我们要用鲜血、生命保卫新生的共和国。”电影《长津湖》中,为了反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家休假的连长伍千里接到命令立即归队,本已复员的指导员梅生长途骑车终于与集结北上的队伍会合,领袖之子毛岸英坚决要奔赴前线战场……他们胸怀爱国主义精神,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毅然决然的共同选择,从四面八方迅速归队集结,展现出面对侵略者“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不朽”民族力量。炮火声远,复兴路近,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继续发扬志愿军战士“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铭记,在新时代长征路上接续奋斗,肩负起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他们“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冲锋姿态,让这“不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熠熠生辉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电影《长津湖》中,特级战斗英雄、连长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老排长“雷公”为引开敌机驾驶载有标识弹的汽车、不惜自己粉身碎骨,身着薄棉衣、忍饥受冻决不退缩,坚守阵地冻成“冰雕”……他们信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冒着枪林弹雨、顶着狂轰滥炸,体现出“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诗篇。今天,新的长征路上仍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要去跨越征服,我们要继续发扬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坚守,努力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他们“挺身而出、负重前行”的必胜信念,让这“不朽”的抗美援朝精神永续传承

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电影《长津湖》中,在敌军拥有全套机械化装备、掌握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保障生存的生活物资也极度缺乏,在武器装备、保障条件悬殊的情况下,打败了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土豆加雪球”打败“飞机和大炮”,创造出这样奇迹的背后,靠什么?靠的是一股气,这股“气”,就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就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的精神伟力。今天,前进道路上依然会有新时代的“松骨峰”“长津湖”“上甘岭”,我们要继续发扬志愿军战士“挺身而出、负重前行”的的抗美援朝精神,敢于“亮剑”、敢于斗争,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而不懈奋斗。

《长津湖》观后感2

水门桥不是一座桥,是古土里以南6公里左右的一座电站水坝,是战斗中美军机械化部队撤退的必经之路。水门桥之战是长津湖战役中抵挡美军撤退的连级战斗,如果能阻止美军从水门桥上撤退,美军陆军一师将会被全歼在此。

长津湖战役打响的第三天,我志愿军就意识到了美军陆军一师有逃跑的迹象。1950年12月1日,我志愿军58师172团2营爆破组赶赴水门桥作战,将水门桥桥面炸毁,但当时美军的武装实力与工业实力早已能甩我国一大截,在我军伤亡众多将桥面炸毁后,陆军一师仅用不到40小时就已经将整个桥面完全修复。12月4日,爆破组再次将桥面以及梁箱一同炸毁,这次,有钢材的美军第73工兵营很快就又架起了桥梁。12月6日夜,志愿军80师240团3营七连连长姜庆云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再次赴战水门桥,激战过后,志愿军战士以伤亡十人的代价,将水门桥的桥面以及桥墩炸毁,这是志愿军对水门桥实施的第三次轰炸,这次,水门桥上炸开的豁口宽达8.8米。

第三次炸毁水门桥后,美军在日本定制了8套M2桥梁组件。12月8日,美军C-119运输机将这8套组件投放至黄草岭,计划开始动用重兵部队修复桥梁。这八套组件中,其中一套组件落在了志愿军阵地上,一套在投放过程中被摔坏。美军用6套组件重新驾起了水门桥。

电影中美军渡过水门桥看到的冰雕,就是我志愿军180团2连、240团5连。这两个连的战士,在战斗中因气温骤降永远留在了自己的战斗阵地上。

今天,我们把这场英勇之战制成影片,在万家团圆时全国放映,正是对牺牲战士的深刻缅怀,也在不断提醒着世人,今日的万家灯火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因此,这部包含着血与泪的影片,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去看看。

长津湖战役中,我志愿军共三次炸毁水门桥。在没有任何重火力的掩护下,低于零下20摄氏度的恶劣风雪中,数千名志愿军踩着厚厚的积雪,挪动着已然冻僵的身躯。反穿棉袄、身负炸药,用血肉之躯把大桥连同基座全部炸毁。在我们用小米加步枪,用战士的血肉之躯抗战的时候,美军则用飞机、坦克、大炮轮番轰炸,成百上千吨的炮弹在我军狙击阵地上炸响,1950年12月1日4日,我军两次炸毁水门桥,付出了巨大牺牲。这短暂的胜利,一幕幕、一帧帧都让人揪心不已……

1950年12月6日,我军再次下达了炸桥任务。在零下35度的极寒天气下,七连的战士拼尽全力,用血肉之躯绑上炸药,硬生生的顶了上去,炸毁了水门桥。之后,美军生产了每个组件重达1.1吨的钢桥组件,动用大型运输机空投到美军阵地,仅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又重新架起可以承载重机械部队通过的桥梁。最终,这场战役以我军牺牲巨大、美军艰难撤退告终。我们落后、贫穷,这场战役中,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试图弥补着我们与美军相差了一个世纪的武器装备力量。也正是这赤裸裸的差距,不断告诫着每一个国人,落后就要挨打。

美军通过桥梁之后,看到的是早已经被活活冻成冰雕的中国志愿军。他们也不禁感慨:“只有中国的.战士,才有这样顽强不屈的精神。”,而这个连队,最终只剩下了三个人,这个连队就是《长津湖》中的七连,他的名字叫“钢七连”。

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我们是中国人!

《长津湖》观后感3

“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希望下一代,能够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立春就回来,回来给你们盖房子”……近日,一部讲述抗美援朝主题的电影《长津湖》在 ……此处隐藏7054个字……有湖水般的轻柔,但可以有岩石般的坚毅与稳重;没有大海般的浩瀚,没有瀑布般的飞泻,但可以有泥土般的朴素与随和。这是中国人!

灯塔是无畏的。它不畏无边暴雨的打击,不怕严寒酷暑的煎熬,不俱常年累月的孤独,永放光芒!这就是我们无私的志愿军。冰雕连、杨根思、毛岸英……无数中华儿女在销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永远离开了我们。“没有冻不死的人,没有打不死的人。”他们才是我们最应该感谢的英雄!

天大地大,目光所及,皆是华夏。此时正逢我们伟大祖国72周岁的生日,我祝福祖国母亲繁荣昌盛。看完影片也是由感而发: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作中国人。

《长津湖》观后感9

刚刚看完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我一向不太爱看战争片、枪战片、谍战片之类的电影,今天陪朋友一起,也没有心仪的电影上映,就看了长津湖,颇受震撼。不过我有心理准备,毕竟是票房冠军的续集。

电影拍的是朝鲜战争中解放军阻断美军撤退路线的片段。生活中有人动不动就叫嚣打仗,甚至我以前的铁路同事们谈论起贫富差距大的话题时,口口声声说道:“应该来一场战争,打一仗就好了。”我听后嗤之以鼻,什么样的榆木脑袋才会期盼用战争解决问题。当即我便反驳道:“打起仗来你也得拉去当壮丁。”

现在的人们生活太安逸了,很难感受到战争的血与泪,电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人们大多只看到中国取得了胜利,却没有对战争带来的伤害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说对战争的伤害认识得不够深刻。因为毕竟不是自己上战场,多少会有点局外人的感觉。经济倒退、破坏文明、环境污染这些宏大的后果已是老生常谈,我更注重对于我们这些小人物来说,妻离子散、身体伤残、心灵创伤才是对我们的危害。如果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恐怕很难感受到,不难想象,生活中一根尖刺扎进肉里都疼得龇牙咧嘴,试想一颗子弹命中身体,或者炸掉一条胳膊,那该是多么巨大的疼痛。

电影中一辆敌军坦克阻碍了任务的完成,坦克近在咫尺,战友危在旦夕,军人们一个接一个勇猛的抱着炸药包冲向坦克,以命破防。每当我看到这样英勇自我牺牲的场景,我都会不自觉的想:如果换做是我,我敢上吗?想这样的问题属实有点搞笑,可一旦仔细思考,想必很多人都要犹豫一下。这么些年来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你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大多数人也会遇到,你所产生的想法大多数人也会产生。那么推己及人,我觉得没有人是真正“勇敢”的,一个人,一个正常的人,肯定都怕死,奔赴战场的军人也不例外,而真正的勇敢,是明明心里害怕,却还挺身而出,因为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一个怯懦的人,明知道该行动,却推三阻四找各种借口。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且不说大到牺牲生命这么伟大的壮举,哪怕说出实话、承担责任、面对自己此等小事都做不到。确实可悲。以前在铁路上班的时候,我们一群同事天天在私底下抱怨干活辛苦、工作量太大,而且工资也不见提高,都嚷嚷着等领导来了大家一起提意见,可每次现实情况却是当着领导的面没几个敢吱声的,偶尔有一两个“出头鸟”引出话题,见没有其他人附和,随即也就作罢了。相当一部分人的习惯仅限于嘴上来劲,真正需要付出行动的时候秒变怂包。

战争是一台屠戮机器,一旦打响难以及时刹车,如今的战争更是不可轻易发动,核武器的威力足以毁灭整个人类文明。

纪录片真实的反应了战争让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安逸的人们仅仅因晚回复一会信息都要心生不满,这让我想起来网友们评论的那句玩笑话:人不能吃的太饱。电影让我们更有冲击性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人类真是健忘,其实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好在我们是很幸福的,出生在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说这话可能会有种盲目吹捧的嫌疑,如果在十年前说不定还会被讽刺一通儿,但事实是我们的国家实力在一点一点展现出来,很多网友也都意识到这一点,爱国风潮以及文化自信正在逐步升高。

不管怎样,哪个国家的百姓都不应该为政治争端付出生命。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以大爱对待世界,尊重生命,这是作为一个人应有的道德。

《长津湖》观后感10

勇往直前,跨过鸭绿江……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所有的废物都在等待繁荣。朝鲜战争的火焰已经燃烧到鸭绿江,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危险。在危险的时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顾困难,为了大家,坚决走到前线,用血肉换山川,国家安宁。历史的车轮在继承中前进,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也应该继承过去,继承祖先的长风,打破时代的巨浪。

电影《长津湖》讲述了抵抗美国和援助朝鲜的第二次战斗中的一场决定性的战斗。长津湖位于朝鲜北部最冷的地区,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度。然而,在如此寒冷的条件下,志愿士兵与美国军队进行了17天的战斗,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温暖的衣服,给了美国军队一个沉重的打击。电影中有几个场景非常感人。

美国军方派遣一架飞机向志愿军驻地发射标志炸弹,随后大量美国飞机倾泻炸弹。为了保护战友们不被轰炸,雷公用双手将一枚滚烫的标志炸弹移到车上,驱车离开驻地。当然,飞机会用标志炸弹轰炸它。他身上充满了鲜血。他不停地喊着痛苦,但他不停地向前走,最后做出了英勇的牺牲。这种牺牲自己、拯救战友、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值得铭记一辈子!

当美国军方匆忙逃离南方时,他们惊恐地发现,129名被冻结在冰雕中的年轻志愿者仍然保持着战斗姿态。年轻的士兵和他们手中的武器一起冻结,129把枪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当美国军官看到这一点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向他们敬礼。面对如此坚定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打败他们这句话进一步反映了志愿军士兵的革命英雄精神,他们不怕暴力,压倒了所有敌人。从那时起,冰雕连成为军事历史上的精神纪念碑。

既然已知生死未卜,为什么祖先义无反顾?

如果我们不打这场战斗,我们的下一代就会战斗。我们生与死,只是为了他们不再战斗。这句话是电影中最好的答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的祖先在贫困中战斗,在熊熊大火中战斗。他们不是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工作吗?历史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现在物质条件优越,技术水平提高。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们的骨头仍然强壮,我们的血液仍然沸腾?

我们应该继承我们祖先的长风,传承我们的精神,记住他们是如何战斗的。当你在寒冷的冬天抱怨早晨的奔跑时,想想长津湖畔的志愿军士兵在冰雪中向前冲锋,即使被冻成冰雕,也不会改变他们的姿态;当你抱怨学习太辛苦太累,想放弃的时候,想想杨根思烈士拿着炸药袋冲向敌人,发誓要与自己的位置并肩作战的决心。即使外部环境沧桑,骨子里的精神也不应该改变。

为了继承祖先的长风,我们应该继承使命,牢记他们为什么而战。70年前,这场战争烧毁了这个国家。无论是在滚滚硝烟中生死攸关的士兵,还是在火焰的声音中支持前线的人民,他们团结起来抗击敌人,保卫自己的国家。70年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以大国为代价,保卫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才能创造世界美好的未来。这不仅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课题,也是青年义不容辞的使命。

愿你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用历史的蜡烛照耀心灵;愿你我都能面对挑战,依然平静;愿你我继承祖先的长风,打破时代的巨浪,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更多作文,欢迎微信搜索“中学生满分作文”官方账号。

《《长津湖》观后感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