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4 12:23:46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花的学校》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2.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朗读回顾,圈画有新鲜感的词句

1.诗歌的魅力一在读,二在品,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师:诗歌的魅力一在读;二在品,用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把大家带进这所独特的花的学校;其他同学,边认真听边用笔在文中划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汇报时把理由说一说,讲一讲。

生:读全文(注意情感把握)

2.交流圈话新鲜感词句。

生:“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温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人在高兴时就会一边走,一边吹着口笛,从这句中就把东风的快乐与无拘无束体现出来了。

(多么自由欢快的东风呀,好像写出了人的情感,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欣赏这样的词句,需要边读边想象边品味,方能发现其中的独特之处,新鲜之处,美妙之处。)

生:“树枝在竹林中互相碰触,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碰触是什么意思,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接触、碰撞就是碰触。和同桌一起,轻轻地碰触一下(同桌碰触)动作幅度加大一点,再来碰触碰触。(生做动作)

现在我化身为东风,你们都化身为一根根树枝了哟!咱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读描写树枝的部分,悠闲的东风走到这儿来了:

生:“树枝在竹林中互相碰触,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调皮的东风走到这来了呦:

生:“树枝在竹林中互相碰触,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东风加快了脚步,又走到这儿来了。)

生:“树枝在竹林中互相碰触,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东风来了,不光树枝开心,绿叶开心,连雷云也高兴地(拍着大手),雷云拍着大手,实际上就是(打雷),我们平时是怎样描写雷声的?

生:轰隆隆的雷声

雷声轰响。诗人却说他们是(拍着大手),这是多么奇特的想象啊!

他们的快乐,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大家各自读一读,试一试!

3.文中还有吸引你的词句吗?

生:“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这个句子比较长,在读长句子时,我们要在句中适当的停顿。瞧!老师已经用斜线把需要停顿的地方标示出来了,

4.想想,这一群群的花,会是些什么花儿呢?把花名放进这个句子中读读看。

生:于是,一群一群的杜鹃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5.如果添上了花的颜色,那会更漂亮,谁能再来说一说吗?

生:于是,一群一群红艳艳的杜鹃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生:于是,一群一群金灿灿的油菜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生:于是,一群一群的火红的太阳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6.这真是一场花的盛宴啊!(出示花的图片)瞧!一群一群金黄的向日葵,浅紫色的牵牛花,粉红的荷花,红艳艳的玫瑰,洁白的栀子花,还有些说不出颜色,也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呢,这些五颜六色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你知道无人知道的对方在哪儿吗?

生:地下。

师:他们跑出来之前在干嘛呢?做功课,他们是真的在做功课吗?(不是的)其实在地下、在肥沃的土壤里吸取营养,诗人却说他们是关了门做功课,这也是作者的想象。瞧,这朵开放在墙角的小花,诗人说他是被老师罚站墙角的,多么有趣奇特的想象,多么新鲜的表达呀!

7.那花孩子们会怎样狂欢?想象一下。

生:花孩子们手拉着手唱歌、跳舞。

生:他们一边欢呼,一边在草地上打滚。

生:他们开心地蹦蹦跳跳。

8.狂欢过后的花孩子又会去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七至九自然段。大家想想他们的妈妈是谁呢?

生:他们生长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就是他们的妈妈。

生:大自然中的土壤给予他们营养,土壤是他们的妈妈;阳光是他们的妈妈,有了阳光,他们才能长得更快;雨水滋润他们,所以雨水也是他们的妈妈。

9.狂欢过后的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地跑回家,会对妈妈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呢?

生:他们会告诉妈妈自己今天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快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诗人泰戈尔用他的文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花孩子们的自由与欢快,更让我们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今天,我还为大家带了泰戈尔诗集中另外两个片段,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二、链接文本,拓展阅读

出示泰戈尔《新月集》中的片段,师生共赏。

泰戈尔的诗歌就是这样地富有灵性的芬芳,所以有人称他为“人类的儿童”,更是一个“儿童的天使”,他的诗充满着童真与童趣,我们今天学习的《花的学校》和刚才的两个片段都出自于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诗集里还有更多更美的诗等着你们去欣赏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

三、布置作业,巩固复习

认真阅读拓展诗歌,并尝试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并写一写理由。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学生 ……此处隐藏8410个字……、布置作业,巩固方法

1.在写字本上认真完成会写生字的书写,一个字一行,并组一个词语;

2.一边读文一边想象画面,可以用笔描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花儿朵朵》。

2、能简单地学跳彝族传统舞蹈——摆手舞,并能跟着音乐伴奏有节奏的表演跳。

3、能准确地根据节奏使用打击乐器——手串铃为歌曲进行伴奏。

4、通过创设情境,搜集教学需要的详实的材料,让学生知道彝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掌握节奏,学生尝试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跟着歌曲伴奏表演彝族摆手舞。

3、并准确的按节奏使用手串铃为歌曲进行伴奏。课前准备:手串铃若干,ppt,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在我国的西南部呀,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彝家山寨去走一走,逛一逛,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出发吧!起立。

1、生随着老师边听音乐边律动

师: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我们来到了彝族的山寨,这个是我们彝族人民住的吊脚楼,彝族的人们身上绣满了花鸟鱼虫,它们代表吉祥,头上和身上呀也带满了漂亮的银饰,姑娘们穿着长长的彩色的摆裙,在舞蹈,她们喜欢演奏乐器,能歌善舞,快看,这个山寨的人们啊,在跳起舞来欢迎我们呢。

2、播放音乐伴奏,师随着音乐舞蹈

师:他们想邀请你们一起加入舞蹈的队伍当中,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起立。

3、学习彝族摆手舞

师:刚才大家做的还不错,先跟老师一起来学一学他们最有名的摆手舞,我们先来学脚上的动作,左右左踢,右左右踢,你们真聪明,小手的动作要怎么做呢,刚才老师怎么做的,下上下上,把你的小胯动起来,好我们一起来做做看,真棒,牵起手来,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舞蹈,加入他们的摆手舞当中。第二遍时将手举到头顶再跳一次。好的轻轻地坐回座位。

二、游戏接龙学唱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

师:刚才我们舞蹈的时候,听到彝族小朋友唱到什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播放花儿朵朵)

师:你听到他唱到了什么。生答

师:听听看他们说了什么呢(老师打响板念歌词,出示歌词)。能不能用接龙的方式,老师来说红色的部分,你们说蓝色的部分,可以吗?我们试试看。(响板伴奏)

师:自己可以试试看吗?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念一念。

2、学唱旋律

师:刚才我听到有些小朋友都忍不住跟音乐唱起来了,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它的名字叫《花儿朵朵》,它是根据彝族的民歌改编而来的一首歌曲,那下面我们就用“请你跟我这样唱”的游戏来学唱这首歌的歌谱,老师先唱,你们听好钢琴,跟着老师来唱。(PPT出示旋律图谱)(师先,生后)

师:好的,这次你们自己试试看好吗?(教师钢琴伴奏)

3、指导学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仔细听一听老师演唱的两种声音,你觉得哪种声音更适合演唱这首歌曲?(第一种用缓慢优美的声音,第二种用活泼轻快的声音)生:第二种

师:第二种声音像小皮球一样,特别有弹性,而且老师唱歌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啊?生:开心

师:那你能不能用小皮球一样有弹性的声音,带着开心的笑容来唱一唱呢?

4、填词完整演唱

师:我们加入歌词来试一试吧!

师:恩,你们唱的真不错,彝族的小朋友们呀也唱起歌来了,让我们听听看他们是怎么唱的。

师:这里有一个特殊的记号,我们在上学期学过,谁还记得它的名字?生:它叫做——反复记号。师:反复记号的作用是?生:从头到尾反复唱一遍。

师:你们自己可以试试看吗,注意声音要像小皮球一样有弹性。师:准备好了(生唱师伴奏)

5、给歌曲加入衬词

师:唱的不错,那下面听听看老师在歌曲当中加入了什么?师:我加了什么在里面?生:“嘿嘿”的吆喝声

师:这个“嘿嘿”叫做衬词,老师加了衬词在里面,在哪些地方加的呀?(出示衬词“嘿嘿”的位置)

师:在每一行最后两拍,你们可以试试看吗?

师:真棒,看你们这么想唱,我们女生唱歌词,男生来唱衬词。(第二遍交换。)

三、学习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过渡句:老师觉得你们配合的真的很默契,你看,彝族的小朋友们都开始奏乐欢迎咱们了。我们来看看他们喜欢奏的乐器是—铃铛。今天老师就用手串铃来模仿演奏铃铛的声音,注意看铃铛的节奏是怎样的?

1、师用手串铃边唱边伴奏。

2、请生来用手串铃为大家伴奏。

四、听赏彝族民歌《快乐的啰嗦》

1、听《快乐的啰嗦》,生随师律动。

师:在欢快的歌声中,快乐的演奏中,我们来到了彝族最热闹的一个山寨,这里的人们呀,正在庆祝他们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请你们听一听,在火把节上他们演奏了什么音乐?这段音乐你熟悉吗?(《快乐的啰嗦》)师:这段音乐你熟悉吗?生:花儿朵朵

师:你的小耳朵真灵,那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是花儿朵朵的旋律,它的速度变的?(变快了),人们的心情仿佛也越来越开心,在节日的狂欢中也越来越激动,除了速度变快了,还有表演形式由原来的歌唱变为了(乐器演奏)?那你有没有听听看,花儿朵朵的旋律在这段音乐中出现了几次?让我们再来仔细的听一听,在这段音乐中找出答案,轻轻地跟在后面唱一唱,数一数,准备好了。

2、加入律动激发热情

师:老师觉得呀,你们说的是对的,因为我们这六次音乐呀,每次演奏都有变化,第一次和第二次音乐演奏的时候在中间,第三次第四次音乐变高了,第五次和第六次音乐变低了,如果按音乐音高的变化,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部分,那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摆手舞来感受一下这个音高的变化。

师:还记得摆手舞是怎么做的,就光做手上的动作,(回忆做)那音乐变高了怎么做,把手举高,变低呢,我们跟音乐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你们表演的真棒,刚才我们舞蹈的这段音乐呀其实是选自彝族的一首乐曲,名字叫,快乐的啰嗦,啰嗦在彝语里面表示彝族,快乐的啰嗦就是快乐的彝族的意思。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是这首快乐的啰嗦里的第一部分,这首曲子总共有三部分,请你再来听一听,还有没有和我们第一部分相似的音乐出现(播放乐曲,生随师边欣赏边做律动)。师:有没有找到?生:第三部分

师:这第三部分音乐跟第一部分音乐比起来,速度变得怎样?生:速度变快

3、听赏《快乐的啰嗦》,随师律动。

师:小朋友们的耳朵可真灵!接下来就请你跟我再随着音乐动一动吧。

五、小结下课

师:你们表演的真棒,仿佛让老师也置身于热闹的火把节里,今天我们在彝族歌唱舞蹈还奏乐了,你们玩的开心吗?彝族的小朋友们说了,下回还欢迎你们来彝族作客,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和他们说再见吧!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