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习7》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练习7》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练习7》的教案1【教材分析】
词句训练:意在巩固积累词语。写字训练:在田字格里练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既要正确又要匀称。读背训练:熟读巧记《二十四节气歌》,初步了解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言语交际训练:礼貌待客。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和提示,把一段话补充完整。
【教学要求】
1能读懂不别人的自我介绍,学会使用“它她他”。会写一封简短的信。
2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做到正确、匀称。
3熟记成语,读背《二十四节气歌》。
4、会文明礼貌的接待客人。
【教学重难点】
1、能读懂不别人的自我介绍,学会使用“它她他”。会写一封简短的信
2、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做到正确、匀称。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各自读迈克的自我介绍
(2)同桌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动手帮他填写
(4)写一封回信
3、练习
(1)动手写一封简短的信
(2)同桌相互讨论,交流
(3)教师指导
二、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义正辞严:道理正当,言辞严正。
大义凛然:形容坚持主义,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
3、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
检查朗读
(2)
指名背诵
(二)《二十四节气歌》
1、审题
2、指导
⑴自由读
⑵指名读
⑶教师范读
⑷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3、练习
⑴自由读
⑵小组读
⑶练习背诵
4、反馈
⑴检查朗读
⑵指名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席”“句”“达”3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席”:
3、练习。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二、教学第六题
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提示说话的话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要求。
3、让学生明确本次说话练习的两个要求:一是说说“我”是怎样接待王阿姨的,二是根据图意,把一段话补充完整。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第一幅图,启发学生弄清图上画的是什么。(***同事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小华请阿姨进屋)
(2)出示第二幅图,老师启发:阿姨进屋后,小华是怎么做的?(小华请阿姨坐在沙发上)
(3)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启发:阿姨坐下后,小华又怎么做的?(小华给阿姨送上一杯茶和一张报纸)
(4)出示第四幅图,教师启发:王阿姨会对小华说什么?(王阿姨夸奖小华真有礼貌)
2、看图,让学生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3、指导把一段话说完整。老师要求根据图意,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
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我请王阿姨进屋。王阿姨夸奖我是懂礼貌的孩子。
指名补充后连起来读。
(三)、练习
1、同桌互相说。
2、全班同学交流(扩大说的面),教师点拨。
3、分角色上台表演。
4、练习写话。
《练习7》的教案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复习积累本单元学过的词语。
2、能照样子写重叠形式的词;能区分并正确选用意思相近的词。
3、能判断句子完整与否,把意思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初步学会在中心词前添加修饰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具体。
4、能发现顺序混乱的一段话中的问题,初步学会按方位顺序整理一段话。
教学重点:第4、5、6、7题。
教学难点:第6题中的(1)、(4)的判断,第7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完成1—4题。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
1、读拼音,写词语,校对。
2、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用上这些词语各说一句话。
4、这个单元的3篇课文中,还有哪些词你也很喜欢?你报,大家听写,校对。
二、第二题。
1、读懂例题。“高兴”和“高高兴兴”有什么不同?
2、照样子写词语,校对。
3、用这些词说一句话。
4、比一比,谁能说出更多的叠词。
三、第三题。
1、读懂题意。
2、填入合适的词语,鼓励有不同的答案,只要填得恰当。
3、填入这些词语,词组变得怎么样了?
四、第四题。
1、第1组:雄伟、雄壮
①“雄伟”、“雄壮”都有气势大、有气魄的意思,但两者形容的对象有什么不一样?
②读读句子,体会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填入。
③校对,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2、第2组:“排列”、“陈列”
①“排列”和“陈列”都有摆放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不同。
排列——按次序放,与有没有人没有关系。
陈列——指把物品摆出来,供人观看。
②同前一组这4句话。
3、读一读这4句话。
4、这些词还可以说什么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完成5—7题。
教学过程:
一、第 ……此处隐藏10610个字……4题,看谁都能算对。
[及时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以提高退位减法的计算速度。]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读懂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能根据给出的条件和问题,从图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3、完成P16页的第9题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11-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 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总结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10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关于十几减8、7、6的练习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个别同学在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还不够准确,还需加强口算训练。
《练习7》的教案14第一课时
1.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先将读音相近的前后韵母对比读:in—ing,en—eng,然后让学生组词对比读,如·淋湿一电铃”“辛苦一幸福”等。
(3)翻到生字表,找出韵母为in或ing,en或eng的生字读一读。易读错的字再读几遭。
2.指导练习第2题。
(1)学生拼读写词语。
(2)交流反馈,自己批改。写错的词语多写几遍。(出示校对答案:怔住、确信、志气、仰慕、循声、久闻大名、三顾茅庐、不由自主。)
3.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审题。
(2)完成作业 。学生如有困难可查成语词典解决。
(3)交流反馈,井校正。井将用错的字再组个词。
4.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审题,说说题目要求。
(2)阅读5段话,说说文章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试排列句子,再读一遍。
(4)交流,校对,答案是:3、5、4、2、l。
5.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反复读三句格言,讨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个别字解教师作重点辅导。逆:指听起来不顺耳;行:行为;欲:希望;施:加;维:是;恒念:经常想到。
(3)交流:指名说每句话的意思。
(4)读背三句话,并将其抄录下来。
第二课时
1.指导练习第6题。
(1)读综合修改的一段话。
(2)复习各种修改符号,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这一段话。
(3)交流、订正。总结修改时的步骤。
2.指导练习第7题。
(1)带着问题[第(1)、(2)练习题)细细地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作业 第(1)、(2)题。教师重点指导作业 有困难的学生。
正确答案。题目:乘车买票。详写的是“我”不买车票,姑姑替“我”补票这件事。略写汽车刹车时一个中年人撞了‘‘我”,“我”态度很凶,姑姑批评了“我”。
(3)三读课文,想想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完成练习(3)。
答案:③. 赞美姑姑自觉遵守制度,不讲私情。
《练习7》的教案15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
教学过程: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7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
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
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
3、齐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
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交流)
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呢
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分享曾经煮熟的收获)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针对读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读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得到的收获。
3、齐读四由名言。
4、抄写四则名言。
四、补充一些名言分组进行研读,并交流收获。(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五、作业
课外记熟这四则名言,找来鲁迅的名著读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与积累,提高阅读量,激发学生多渠道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阅读经验,陶冶学生的情操。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与积累
1、审题。
2、自读《今古贤文》,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交流对《今古贤文》的理解。
4、练习诵读,准备表演。
5、配乐表演。
6、背诵 形式:小组比赛背诵;集体背诵;接力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这句话出自《学与问》,让我们一起认真读这两句话,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含义。
3、指导书写。
(1)观察作品,整体感知,从大小、布局、形状上去观察、揣摩。
(2)练习,书写时注意用笔的轻重 ,讲求提、按、顿、挫。
(3)反馈。
(4)面批,并进行指导
4、小结。
三、作业。
1、读背诵读部分内容。
2、写一段话,用上《古今贤文》中的句子。
3、练习写好钢笔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2、学写毛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