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14 12:34:15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5、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先学:

1、根据老师预习常规要求预习课文;

2、查找有关风筝的资料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2、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设计:

风筝

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体验{做风筝 高兴

放风筝 高兴

找风筝 难受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重点)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3个词语的用法,并选择其中一个写句子。(难点)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生字卡片、词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默读)

同学们,默读是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文学习中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你们学会默读了吗?默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你们是怎样做的?小组交流交流。

2.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边读边思考。

默读时,我们还要注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读了以后,能对自己提出的不懂的问题,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可以画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默读时,还要注意速度,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字词上,而要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

3.同学们,你们做得都很对。我们再来看看小军他们三个人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

小军: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

小丽:我默读时,会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

小妍:默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帮助我理解内容。没读懂的地方我会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

同学们,一起读懂这三句话。

……此处隐藏13846个字……/p>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2、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幻灯出示)

3、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9个字。学习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宋庆龄为什么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教学难点:

理解小珍失约,宋庆龄在空等一天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保持平静的心态?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或小黑板。

2、收集有关宋庆龄生平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地读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3、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4、注意多音字“强”的读法,“钟”、“龄”的读法。

5、再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设疑解惑,主体感悟。

7、再自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学习练写课后的生字。教师相机指导写字的姿势和格式,以及运笔要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顾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守信”两字的理解。

二、演读结合感悟朗读。

1、我们已经读懂了课文,你们想不想把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演出来?

2、自由选择课文3-10自然段多演读几遍。(在四人小组中进行),思考相关问题。组内讨论交流:当爸妈刚刚离开时,宋庆龄在想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11-1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

宋庆龄等了小珍一天,小珍也没有来,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4、学生评议,教师相机归纳。

三、教师小结。

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标准,宋庆龄从小就重诺言、守信用,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四、课外积累:

将你收集的有关“守信”的故事读给大家听。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所说明的事理、顺序

2、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3、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目标达成:

1、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2、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恐龙电影片、图片、生字词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展示

1、给下列红字标拼音

遗骸( )蟾( )蜍( )

褶( )皱鸟臀( )目两栖( )

追溯( )天衣无缝( )

2、常识填空

《恐龙无处不在》的作者是( ) ( )国的科普作家和( )小说家。

3、说明的顺序有( )( )( )

4、说明文的类型有( )和( )

二、创境激趣

中国考古人员新近在甘肃省永靖县发现的巨大恐龙足迹化石证明,这种一亿年前的恐龙,两步就可跨过一个篮球场,是日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恐龙足印。

三、自学导航

1、课文开篇提出什么观点?

2、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4、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5、什么是泛大陆?

6、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7、、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来说明的呢?

8、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合作探究

1、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2、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3、什么是泛大陆?

4、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来说明的呢?

6、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六、强化训练

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一: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研究

启示二: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

启示三:看问题不是简单化和孤立化

启示四:学会举一反三

七、归纳总结

(一)当堂训练

填空:本文按照_________顺序进行说明。首先,提出说明的主旨________总领全文。然后用恐龙化石在各地发现的事实,阐释对________的证明,用具体事例证明开篇提出的主旨,最后总结恐龙化石的发现对________ 提供了证据。

(二)说明方法的判断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2、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